GAIO-生成式AI优化
||

什么是Share of Model大模型份额?

马老师曾经说过,所谓的品效合一都是bullshit,品牌是品牌,效果是效果,大家的工作模式不一样,目标不一样,衡量方式也不一样。

但是随着生成式ai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品牌营销者和效果营销者,却因为大模型走到一起。

在今年4月份的时候,马老师在AI的营销观这篇文章中就预告了,生成式AI优化,即如何优化大模型中品牌的露出将是未来的一大重点。对所有希望能抓住消费者的兴趣,让消费者更好更早地认识品牌,让消费者更加确信品牌在某些产品和服务上的优势的品牌营销者来说,生成式AI将作为前沿的品牌露出的新战场。

GAIO-生成式AI优化
GAIO-生成式AI优化

最近在西方营销界,一个叫做Share of Model的指标逐渐热了起来。

什么是大模型份额Share of Model

“随着 GenAI 的发展,品牌在大型语言模型数据集中的知名度和关联性将成为关键——如果营销人员能够将品牌知名度和关联性与市场份额联系起来的话。”

Marketing Week

不少像马老师这样的营销者,之前的所有的探索仅在于如何去揭秘大模型,让品牌能够获得在大模型中的露出,欠缺一个有效的衡量指标。现在我们终于有了一个指标代表着“话语权”,来衡量我们的营销工作。这里的营销工作尽管还是品牌营销,无法联通到效果,依然是一个可以量化的关键指标。

那么什么叫做Share of Model大模型份额呢。它的定义与SOV类似。打个比方,消费者可能会问

  • 最好的笔记本电脑有哪些型号?
  • 3000元以内预算的最好的空调是哪一个?
  • 某一个城市板块,最好的私立学校是哪一间?

当消费者询问这些问题的时候,你的品牌名称或你的产品服务的名称能够非常直接地出现在人工智能的回答中被正面提及、推荐,那么你的品牌就获得了模型中的一次露出,你获得的露出总和,总体相对于整体消费者在这一类别的询问中的份额就叫做Share of Model即大模型份额。

用Marketing Week的定义:The number of mentions of a brand by one or multiple LLMs, as a proportion of total mentions of brands in the same category.

你可能已经发现了,这个定义虽然把份额说清楚了,但是计算方式各自有各自的算法,哪些词算相关询问,这些询问一共有多少次,提及的所有品牌的总数,这些都是数据盲点。因此这里也有许多工具厂商的发挥空间。

以往在我们做品牌营销的过程中,其实怎么样来衡量我们品牌营销的效果,还是比较欠缺这类指标的,你可以雇用一些调研公司为你调查知名度或者广告回想。但是有了生成式AI,我们在这块就有一个侧面数据更加有据可循了。

这或许是一个科学的间接的参考,我们可以理解为大模型还是会据收集理解处理许多来自消费者的反馈的,因此虽然我们说会有一定程度上失真,但是毕竟代表了比较能让人确信的成果,消除了很多偏见,因为这是AI基于语义上的理解的反馈,而不是搜索引擎简单的统计关键词出现的次数被提及的次数。

仅ChatGPT六月就接受了29亿次访问,每次访问会话都包含了数次问询。在国内至今全国已通过备案的大模型产品已有 166 个。消费者的行为变化是大模型份额变得有意义并越来越重要的原因。

Share of Voice vs. Market Share
Share of Voice vs. Market Share

我们经常把一些概念翻译成对应的指标,同时用一些指标来解释另一些指标,用来解释的指标就称为Proxy。在这里Share of Model是新时代Share of Voice的Proxy,而Share of Voice是Market Share的Proxy。

为什么说大模型份额这一指标不单单是品牌营销者要关心的内容并且这和效果营销者也有相当大的关系?因为效果营销者特别是那些技术营销者,总会有办法来更好地影响大模型份额并进行输出,让品牌更多的在大模型中露出的,这一点有点像以往我们的传统的SEO。

如何提升大模型份额

所以,如果要想在大模型份额上有所建树,你必须结合品牌营销者和效果营销者两方面的努力。一个优秀的大模型份额成绩也是品牌营销者与效果营销者共同的努力。

就这一点,我们来看看详细的工作流。注意,这是马老师仅供大家参考的,并不是一个规范化的,被广泛认可的工作流。

  1. 内容规划。在需要针对优化的大模型平台中进行关键字研究,找出消费者会问哪些关于我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这个类别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还有一些支线任务我们需要完成。
    1. 了解该大模型平台所青睐的内容平台,也就是说你需要去研究针对这个相关问题这个大模型平台都研究和引用了哪些网站的内容。是知乎,是新闻门户,是百度百家号,还是垂类网站?
    2. 你需要测试一下大模型平台是否使用了第三方搜索引擎的插件,比如说Kimi就使用了,必应搜索,那么你就可以看一下是不是你的必应搜索SEO存在问题。
    3. 在大量测试关于你的品类的问询中,你可以收集到许多大模型推荐给你的相关搜索或者follow-up问题,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这是你很好的内容来源。
  2. 内容制作。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结合第一方内容平台和第三方内容平台也就是PR公关,共同来进行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正面露出品牌。请注意第一方平台主要是对你自己的产品服务的功能特性优点进行阐述,而在第三方平台上你的开发空间就会很大了,此时你就可以多做做比较自己产品和友商竞品了,自由捧踩。注意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制作的内容将会依赖效果营销者手中通过关键字研究。进一步研究和对关键字的优化是文章更加贴近消费者真实需要寻找的信息,而不仅仅是一些PR的宣传内容或者自卖自夸的内容。
  3. 内容分发。将内容发布到计划的平台中去。在这一过程中,效果营销者会将最终确定的内容分发到第一方平台(Owned Media),而品牌营销者将会将部分内容外发到第三方平台(Earned Media)。
  4. 内容推广。一旦出现爆款内容的趋势,我们要投入资金对内容进行推广和二次传播。一篇好的作品本身是广告推广中的优秀物料,好比已经具有第一宇宙速度的物体可以通过自身惯性绕地球旋转。因此我们要再推它一把,达到第二宇宙速度,使它摆脱地球引力,甚至第三宇宙速度,把它推送到太阳系之外,就如旅行者号那样,实现真正的“出圈”。
  5. 内容衡量。你不需要期待会发生什么,突然的改变,因为许多大模型,接收新的信息可能短,则几周长达数月和他们模型训练和版本更新,都有非常大的关系。这个时候你可以继续去探讨,如何用更多的内容去影响之前还没有覆盖到的那些问题。

马老师的老读者可能发现,这就是内容营销方法论大飞轮的五个环节。

极诣的内容营销方法论
极诣的内容营销方法论

写在最后

要知道大模型份额也是客户体验的体现。我们说过客户体验是消费者与品牌的接触过程之前、之中、之后对品牌产生的一系列评价和看法,它包括了消费者的好感度、满意度、偏好度、忠诚度。客户体验对品牌的盈利能力和品牌价值有决定性的影响。

在本篇文章的最后马老师还是要指出,大模型份额并不能代表品牌切切实实的美誉度。

比如消费者可能经常会问某某品牌的某某产品值不值得买,怎么样。这些询问虽然可能不会计入到大模型份额中,但是对你的品牌的美誉度,客户选择的倾向性都有着非常强的作用和影响。

因此在我们进行生成式AI优化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在消费者旅程到了考虑阶段和购买阶段时,会针对你的品牌有哪些会要询问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专门内容铺设,提升客户体验。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