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Your Problem?这Problem老严重了

在我开始码字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当我码完后,在maxket.com上发布后的24小时内,会在我的微信公众号再发一遍。道理很简单,我希望当有人需要我提供的一些信息和想法的时候能够找到我,同时我也希望那些关注我的对我有好奇心或者一些认同感的人能够被动地知道这些信息和想法。又或许他们在不久的将来想起我说过那些言论,表达过那些观点,凭着模糊的记忆能够检索到出处。
这二十多年来Web一直是信息的载体,但中国的网民们现时在输入www时已经不会再认识world wide web的意义。就好比我们在给URL加跟踪参数时早已忘记utm是urchin tracking module,只知道是GA的奇怪代号之一。
我相信Web有顽强的生命力,APP(读作ap,土味一点可以读作ei-pee-pee)来了没死,反而通过HTML5(对,说得土味一点就是H5)的革新依旧成为信息跨平台的最后归属。Web是互联网记忆的载体,不是APP,不是Email也不是小程序。
小程序是吧?
如果说小程序出现前墙内外的互联网格局还毫无二致的话,那小程序出现后两者便泾渭分明地向着两个方向发展。引用一下《南华早报》上月发布的2019中国互联网报告:

只是,小程序并不是土生创新,小程序的“爸爸”PWA的概念早在2015年就已经由设计师Frances Berriman和Chrome工程师Alex Russell提出并很快实践。Facebook,Twitter,Instagram早都已经实施了PWA,只要你用Chrome打开这些网站,就可以选择安装。
PWA本质是Web App,它解决了响应式网站的许多缺点,几乎可以实现所有原生App所实现的体验。它就像普通网站那样,可以被爬取索引,内容有独立的URL。
各家的小程序基于PWA并没有任何创新,而仅仅是将PWA的使用场景禁锢起来。原本可以脱离那些超级App使用的PWA变得只能在专属的超级App内使用。所以滑稽的是你做完微信小程序还要做XX小程序和XXX小程序,而它们的代码和结构是如此相似。
中国的互联网貌似从来就是划划地盘各玩各的,别家要推小程序本无可厚非,本来就是封闭生态。我们说过mp平台的内容只是些私域的内容,而阿里也习惯屏蔽百度。但百度推小程序就很“有意思”了。
听说你们喜欢听骂百度?
但我要说的不是无忌哥哥无法改变百度网盘的下载速度……

或许是我年纪大了,当时截这个屏的时候光理解了80%,却没有理解“抢占先机”的意义重大。因为不抢占就没了。“始乱终弃”,2018年底,熊掌号就逐渐开始淡出我们的视野了,取而代之的是熊掌ID,百家号和小程序。如果说这只是一家企业的政治斗争的结局,应付之笑谈中,不至于给Web开了一张 “病危通知书”。
那后来发生的事越来越不对劲了。一些熊掌号带来的非常进步的特性逐渐消失,包括还不完善但是寄予厚望的原创保护功能,包括对AMP页面的支持(目前为配额为零状态,AMP的中国版MIP也是半死不活状态)。
Web最重要的特质是开放,如果有什么能形容Web的话,那就是World-Wide。纵然我们常常调侃墙内的Internet是Chinternet,我们至少有一个中文的Web。但是,当我们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主动选择一种对Web最致命的那种离经叛道的封闭策略时,Web真的快死了。
SEO不死,只是掉排名

全球技术SEO的领导者美库尔为客户做的竞争对手分析结果中发现百度自然结果中给百度其他网站和服务的导流量高达70%的比比皆是。百度百科、知道、地图、百家、经验、贴吧、文库、爱奇艺、爱采购等等等等组成了百度内容网络的矩阵。
这无可厚非,如果用户没有点击搜索广告,那么就要让用户为百度创造更多广告展现的机会。这是百度幸运的地方(我们最后讲谷歌会再展开),百度只是充分利用规则而已。何况其他互联网巨头们也没有善待自己。极诣讨论过《如何正确评价百度搜索引擎》,百度的问题并不在这里。
百度最大的问题是在搜索引擎最基本的功能——搜索上没有进步。请不要误解我上述言论,百度始终是中文搜索中最有可能满足你的需求理解你的意图的搜索引擎。只不过在语义上它并没有领先后来者多少,而它的优势更多是依靠索引量对搜索结果的补强。

今年四月份Path Interactive一项针对谷歌的调查中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谷歌比过去能更好地回答搜索者的问题,我们不知道百度会得到怎样的结果,但是我个人“很悲观”。
百度遇到的问题其他搜索引擎一样会遇到,百度解决不了的问题其他引擎一样解决不了。举个例子,我们总说百度搜索结果中首页的权重很大,这不是我们的错觉,而是中国人做citation的习惯并不会具体到哪个网页,而常常会把链接指向网站首页造成,更有许多“来源自网络”的网络垃圾。至于那些重复内容、采集、洗稿,也使其他引擎无能为力。这里就又有版权意识薄弱,垃圾信息产生量爬取资源跟不上,网站技术力低阻碍爬虫等各种问题。
这些都TM不是百度不能在搜索上做得更好的借口,因为做不好搜索是搜索引擎最致命的。
谁都可以死,但是Web死了会很麻烦
你看 “非死不可”可以死了,不花钱的话你和粉丝的互动率还不到千分之一。韭菜只有早割和晚割之别。Instagram的中位数在1.6%,Twitter在0.048%,越来越多的巨头的平台会变成“Pay to Play”,2018年根据Kantar的数据与美国政治竞选相关的广告花费就高达52亿美元,而2020年预测将突破60亿。

Web是世界互联的最后一块圣地,它标志着平等和互通。每个个体,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可以在最大自由内发表意见,为其他个体提供信息和帮助。这些信息通过通过筛选排序搜索引擎被传播是互联网的基本规则,做好这个工作也是搜索引擎的使命。
后记:谷歌也想成为百度,如果可以的话

两个多月前美国国会对谷歌因反信任进行了听证,其主要问题在于谷歌利用自身在搜索引擎的垄断地位将更多流量导向自己所有的网站。
Rand Fishkin的SparkToro和Jumpshot的数据显示三年多来从谷歌来的自然流量大约减少了20%。

失去的流量不是流向了谷歌自己的网站就是通过搜索结果页面上Direct Answers直接解决了。无独有偶,美库尔也在2019年第二季度的数字营销报告中显示了来自谷歌自然搜索流量下降。

在其《As the Antitrust Case Against Google Kicks Off, Here’s Where the DOJ Should Start》一文中,Rand Fishkin提供了许多确凿的数据和证据,包括谷歌对YouTube的扶持和通过Android对Chrome的扶持破坏了公平竞争,还有谷歌引用第三方网站内容而不显示出处。
谷歌只是做了一点我们的BAT们每天都在做得事情,给自己的关系户引流罢了。如果把这些事拿到BAT所在的商业环境,放在墙内,这算个什么事?还会被约谈?
谷歌这些天的日子并不好过。Dragonfly闹剧的正式谢幕,干预美国大选的丑闻爆出,安卓创始人性骚扰事件,广告网络涉及75%的色情网站。至于假新闻,见仁见智。

这些不妨碍谷歌依旧成为一家举足轻重的互联网公司,但是一个“作恶”的谷歌很难赢得我们更多的尊敬。
扯远了,如果说在比谷歌所在环境宽松得多的百度没有搭上移动互联网的这班车,那谷歌除了收购安卓并使其成为移动设备中市场份额的操作系统,也只有搜索做得比百度做得好了。而搜索做得好说的简单却包括许多内容——推动网站大范围向HTTPS安全协议部署,推动AMP、PWA对用户体验的改进,推动结构化数据的普及,增强爬虫对JS框架的渲染挖掘更多内容。这些都再次促进了Web的繁荣。而谷歌并不孤独,Facebook、微软、亚马逊,甚至包括没落的雅虎和远在一方的Yandex都在奋力推动Web的发展。
而在墙内,我们逐渐看到一个个割裂的互联网生态,甚至已经开始触动底部的Web基础,这不得不让每一个墙内的互联网人警觉起来。一个割裂的支离破碎的Web将会成为中国互联网未来巨大的负担,这才是你的、我的、我们的Probl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