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私域”流量概念到底是为了谁的私欲?

这年头出门跟人聊数字营销要是不说几个时髦词还真不好意思。什么“增长黑客”、“裂变”“、”“新零售”、“品效合一”、各种国产Acronym,2019年又蹦出一个新词“私域流量”,笔者看了一下竟然还建了百科词条,它是这么定义的。
私域流量是相对于公域流量来说的概念,简单来说是指是不用付费,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频次,直接触达到用户的渠道,比如自媒体、用户群、微信号等,也就是KOC(关键意见消费者)可辐射到的圈层。是一个社交电商领域的概念。
我的妈呀!这不是互联网诞生至今所有营销者梦寐以求的玩意嘛?!一瞬间仿佛大家都实现了营销共产主义。各位消费者,我是你们每时每刻要跪舔的“私域牌万精油”,我想什么时候问候你一下就什么时候问候你一下。你们都乖乖地follow我的各种自媒体,默默地加我的第233号用户群,老老实实地“买它”!
私域流量可谓包罗万象,它是粉丝运营的终极阶段,是CRM和Social CRM的集大成者,是“穷”的良药,是微商的最佳解决方案;它通过用户画像精确计算了每个用户的LTV,巧妙地为“闭”上了环。不但如此,它还可以通过裂变源源不断地贡献了神秘且高转化的“暗网流量”,让你无需(无法)跟踪统计预测分析。
私域流量池,名谓“池”却不含任何水分,完美避免了各种机器人和人工的刷量,每个点击都散发出金灿灿的光芒,与你的金字招牌交相辉映。你以为私域流量池里的是流量?No……这里面是用户,这些用户靠你来“养”,养肥了可以宰了。
哦?你开始布局“私域流量”了吗?两年布局的现在早就每天割韭菜啦,躺着收流量!转化不好?转化不好是还没有充分布局,耐心点,只要坚持,一定会有效果的。反正都不花钱,平台只收你个茶位费。就跟免费网游道具收费一样,想一刀Lv.99可以找“群控”啊~
“私域流量”是属于自己的流量,一旦拥有,相对于“公域流量”你可以完全支配。比如,哪天你不想要了就可以删号。就算收入没增长,因为花销少了,ROI看上去还是很漂亮啊!
早有人说了,广告营销人的学(造)习(词)能力可谓是首屈一指。嗯,我现在再来蹭这个热度是不是太晚了?的确,但我保证明天你面前一定还会有规劝你遁入“私域”传道者。
这个“私域流量”突然腾讯在讲,阿里在讲,甚至百度都开始讲,你不知道怎么找WOC,他们来帮你找。细想一下,立场不对啊!难道不是让你掏更多钱赚更多的广告费吗?私域流量本来只是通过机器人和低成本人工搞拉群、微商、下沉市场,从享受网民人口红利转化为寻觅新兴平台红利,怎么摇身一变如此光鲜了呢?

April Dunford在她的《Obviously Awesome》一书中给出了上面这样一个维恩图。当我们在相对静止的市场环境中听多了陈词滥调会越来越缺乏新意,这会导致我们的解决方案变得“Boring”。要激活这种状况,我们便会人为地打包一些解决方案中的特性并重新包装,并赋予一些“Trends”。营销人都是一群能把自己“营销”出去的天赋点满的从业者。推销给“自己人”当然不在话下。
如果说“私域流量”不是伪概念那么它究竟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定义呢?它打包了哪些早就存在于现有的数字营销的概念呢?极诣看来,你根本就可以忽略“私域流量”,如果你早就充分理解了下面这些概念:
- 客户关系管理 CRM/Social CRM
- 内容营销 content marketing
- SEO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 市场细分 subsegmentation
- 忠诚度计划 loyalty program
可以说,除了数字广告,“私域流量”的外衣下可以是各种营销手段。这些营销手段,哪怕是“机器人营销”,哪个不需要重金支撑呢?我们因为“穷”,因为“消费降级”而追求“私域流量”,却不知道这后面有更大一个套路。
最后,极诣对追逐“私域流量”的营销者的建议是,如果你沉迷于“灰色”营销手段(qiong2),不妨先学习一下“灰色产业”是如何进行数字营销的,或许这会给你更多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