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Web3、NFT
|

元宇宙、Web3、NFT,它们对未来数字营销的影响是什么?

经过去年到现时的发酵,大众对元宇宙、Web3、NFT的理解都到了一定程度,马老师认为现在或许是对这些新生概念做一些评价的时候了。我个人的想法是否和你的不谋而合呢?亦或许是大相径庭呢?

新生概念而非新生技术

无论是元宇宙、Web3还是NFT都是基于互联网、VR/AR/MR和区块链技术。在这些新生概念背后推动的资本是游戏和币圈。元宇宙提供场所,Web3提供物流,NFT提供商品。这个场所当然也提供了品牌进行营销的场所。在这个世界里进行消费的是现实中的人。

当每个人在数字屏幕前花费的时间达到一定阈值时,在虚拟世界中出现另一生态的条件就出现了。

《刀剑神域》描绘了一个基于脑电波VR的世界
《刀剑神域》描绘了一个基于脑电波VR的世界

在我们预判这些已经具有初步实践的新概念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前,先要搞清楚一些细节问题。

两个版本的Web3都是死结

一般意义上Web3是一个数字经济生态系统,参与者可以更好地控制他们的在线身份,共同管理他们参与的组织和公共资源,建立自己的资产,拥有更大份额的商品/服务并从中获利。但事实上Web3有两个版本——一个是decentralized的去中心化的Web3,另一个是币圈的基于虚拟货币的Web3。

Web3的参与者协作的五种主要方式
Web3的参与者协作的五种主要方式

前者基本没有可能在下个十年出现——原因并不是它会增添指数级的冗余,而是它将是匿名的无人治理的网络。也就是说你可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完全自由。内容不再有审查,信息可以无障碍传播。这别说是404国,连“标榜自由”著称的漂亮国都不可能答应。全球首富马某某收购推特后,他们的表态就立场清晰——互联网是需要治理的。

后者的问题很明显,它依旧代表了少数持币者的利益,和Web3想要实现的平等背道而驰。

不管是哪种Web3,都会最终推倒Web2中建立起来的广告业的承重墙。币圈(改)、互联网广告利益既得者(不改)和互联网之父Tim Berners-Lee为代表的元老院(不管)已经在W3C撕得不可开交,吃香十分难看。

“我并不是说 web3 是真实的——现在似乎比现实更像营销流行语——只是想知道 10 年、20 年或 30 年后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2051 听起来很疯狂!”
“我并不是说 web3 是真实的——现在似乎比现实更像营销流行语——只是想知道 10 年、20 年或 30 年后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2051 听起来很疯狂!”

这样看来,推崇言论自由的马首富对Web3嗤之以鼻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在推特上言论自由和在Web3上言论自由完全是两回事,占推特80%的广告收入不能那么快被收割。

NFT是庞氏骗局吗?

Brain Solis在今年四月Web3.1领导力峰会上指出了当前虚拟世界的精英主义以及加密诈骗的负面影响。他说:“Web3 中前 9% 的账户持有 410 亿美元 NFT 市值的 80%,前 2% 拥有 8,000 亿美元比特币供应量的 95%,而 0.1% 的比特币矿工负责一半占所有采矿产出。这些统计数据表明,进入这个市场目前是知名度、金钱和社会地位的标志。艺术家正在失去收入并放弃,因为要努力追捕估计价值 140 亿美元的假 NFT。此外,加密采矿比一些小国家消耗更多的能源,这确实说明了它缺乏可持续性。”

尽管如此“闹翻天”NFT还是成功地引起了营销圈的注意,并且有非常多的品牌已经上线了自己的NFT。这包括近期饿了么上线的NFT campaign。

饿了么数字藏品活动
饿了么数字藏品活动

NFT的诞生一方面是满足电子货币的流通,另一方面是满足消费者在数字世界的炫耀。NFT的价格理论上和物件的稀缺性挂钩。虽然NFT一直鼓吹稀缺性,但是没有任何NFT会事实上绝版。再版的成本非常低,因此作为投资品其实际价值很难评估。再者我们可以通过在区块链留下各种交易的足迹轻易把价格炒上去,这让NFT变成一个博傻的交易。

是谁,为了谁?

同样是投资虚拟物品,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投资NFT和投资域名。

NFT域名
自己创作自己拼写
多种形态的艺术作品具有特定规则的字符串
主要用来投资、元宇宙装饰和所有权炫耀主要用来投资和作为网站和服务的地址
可替代性强可替代性强
记录在区块链记录在ICANN
上链费+交易费登记收费+年费
每个商品唯一每个域名唯一
品牌可以发布NFT品牌可以发布子域名
永不枯竭,营销越有效价格越高短.com已近枯竭,越好记越有意义价格越高
NFT和域名的比较

我们可以看出,从投资的角度来讲域名显然更有价值。可是域名已经很难入场了,NFT却大有可为。要想提高NFT的价格必定要炒作它的稀缺性并做好“营销”,包括IP自带的影响力和有计划和组织的“倒卖”。

一个成功的NFT campaign,它有三个层次的成功界定:

  1. 消费者肯定NFT的价值,愿意参加活动,接受行为引导。
  2. 参与的消费者远大于品牌提供的NFT数量,能够体现稀缺性。
  3. NFT在野生市场中持续交易,其价格达到一定级别反过来衬托品牌价值。

顺着这个“玩盲盒”的思路我们来倒退,假定消费者知道会有一个“内幕黑手”最后会为了某种原因(面子?KPI?)会最终将活动的NFT推到一个令人心动的价格,那么早期参与营销的积极性会大幅上升。这种赌局天天开的情景势必会形成dotcom之后又一大泡沫。只不过……

每一个品牌都只是其中的一滴小水珠

从品牌传播的角度来讲,品牌更愿意将自己发售的NFT卖给甚至是赠给更有影响力的消费者,这些消费者获得了品牌NFT之后通过炫耀传播可以增强品牌的影响力。但现实没那么天真烂漫,世界对二流品牌并不友好,NFT营销也不能这么玩。说到这里,马老师可以暂时收个尾了。谈一下我的个人观点:

  1. 如果不是游戏、数字货币等相关行业的品牌,那么并不需要对元宇宙和Web3过多关注。元宇宙可以提供更多品牌曝光的场景,你可以为之创造和提供内容,但你需要知道的仅此而已。
  2. 品牌可以积极尝试NFT,有没有你的参与泡沫都会形成。从一开始你就要规划第三种层次的成功。因为你的每一次尝试都会成为下一次的垫脚石或者绊脚石。
  3. 数字营销代理公司中的一部分将会催化这些泡沫。品牌有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也有不得不花的钱。这些代理公司将通过营销能力和交易能力提升NFT的可感知价值(Perceived Value),而这一过程在于提升NFT作为艺术品的吸引力、稀缺性和投资价值/价格预期。

好了,小伙伴们,你怎么看?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