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Gmail体验,原先的那些黑科技还能用吗?

好久没有和大家分享电邮营销的心得了,上次还是介绍了SPF和DKIM保障你的邮件正常被大部分邮箱接收。从UnBounce最新发布的着陆页转化数据来看,Email📧依旧是转化最高的流量来源。

电子邮件在众多流量来源中依旧转化率居首
电子邮件在众多流量来源中依旧转化率居首

本篇将会补上之前漏做的功课,契机是上月24日,占全球四分之一市场份额的Gmail发布了新的版本。如果你是Gmail强大功能的簇拥,或者面对着大量的Gmail用户,那么相信本篇一定能让你收益颇丰。我们来看看这次更新都有哪些新功能。

开启新世界的大门

首先你要有个Gmail。其次你要打开新Gmail的界面。

从右上角的设定中选择新Gmail
从右上角的设定中选择新Gmail

接下来你就可以享受新界面和新功能给你带来的效率提升了。下面简单介绍下全新的功能特性。

新Gmail的新功能特性

具体的更新详情您可以访问www.blog.google了解(能有自己的TLD,稳!)。最显著的区别自然是右手边添加了三个快捷按钮,依次是Calendar,Keep和Tasks,见下图。这三个特性是和Gmail最相关的三个特性,都可以和您的手机同步。

新旧Gmail界面对比(局部)
新旧Gmail界面对比(局部)

你还可以通过加号添加新的插件。不过这些插件多少有些兼容性问题,会出现在新版无法显示图标的尴尬。

你可以添加这些Gmail插件
你可以添加这些Gmail插件

此外,当鼠标移动到某个邮件上时,还会浮现出快捷按钮。这里三个是Archive(归档),Delete(删除)和Mark as unread(标记为未读)。第一个View按钮就是我们说的Gmail黑科技,在2014年的文章中介绍过,是利用Schema.org生成的Email Markup。我们放到后面再讨论,因为这里有一些变化,就是一些高级样式如RSVP不再在新界面下显示。

旧界面的RSVP快捷样式长这样
旧界面的RSVP快捷样式长这样

因此,笔者相信Gmail还会对这个新版本有进一步的修正。另外还有一个官方已经宣布的Snooze(稍后提醒)的功能尚未出现,见下图。

设定提醒对邮件进行回复
设定提醒对邮件进行回复

该功能已经在手机app上线。

Gmail手机app上的Snooze功能
Gmail手机app上的Snooze功能

新版如手机版那样提供了快捷回复。看上去很“聪明”。

Smart Reply功能
Smart Reply功能

另外就像其他邮件客户端一样,打入+或者@可以提到某人并添加到抄送收件人列表(笔者并不觉得用+和@很有礼貌,所以一般会回避)。你现在还可以不用打开邮件就查看附件,见下图。

你可以直接打开附件;Gmail会提醒你未回重要邮件
你可以直接打开附件;Gmail会提醒你未回重要邮件

在上图中你还可以看到另一新功能,Gmail会智能地提醒你未回复的重要邮件。再也不怕老板因为未收到回复骂人了。

最后一个重要的新功能是保密邮件。这种邮件可以规定时间自动销毁,还可以通过手机短信设置密码。

设置了保密的邮件,无法被转发粘贴复制下载或打印
设置了保密的邮件,无法被转发粘贴复制下载或打印

然并卵,人人都会截屏啊。呵呵,人人都会PS啊。所以说这还有一定作用。另外关于短信验证码,只有以下地区的电话号码才能接收短信验证码😅:

  • 北美洲
  • 南美洲
  • 欧洲
  • 亚洲:印度和日本

Gmail更新对营销者的影响

首先,该更新仅仅对Gmail,目前还没有应用到Gmail for Business。如果是企业自己的域名的Gmail邮箱,暂时还无法切换到新界面,用户界面还是旧的,会有些区别。

特别是对于原先的Email Markup,有四种高级格式:

  • 完成一次点击(One Click Action)
  • 查看一个网页(Go-To Action)
  • 应邀签到(RSVP Action)
  • 进行一次评价(Review Action)

其中只有Go-To Action(ViewAction和TrackAction)类型得以确保。One Click Action中的Confirm Action和Save Action虽然能显示按钮但是不能发送request到目的地网址(也有可能是笔者的环境原因)。Review Action已经下线,所以不再提及。

其次,Google通过其站长平台推出了一个验证Email Markup的验证工具——Email Markup Tester。这个工具可以非常详细地列出Email中的这些高级元素的问题,发送邮件之前最好去验证一下保证功能正常。

最后对于优化送达率,除了SPF和DKIM验证,你或许还要考虑DMARC验证方法

为了帮助防止邮件滥用行为,Google 参与了 DMARC.org
为了帮助防止邮件滥用行为,Google 参与了 DMARC.org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