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it Rate例1
|

谜一般的退出率(Exit Rate),你会算吗?

这些天在和小伙伴讨论一个电商客户的产品类目页面的时候说到了页面的Exit Rate,即退出率,这是我们网站分析中的一个经典指标。其中一个页面小伙伴算出来的Exit Rate是42%,而按照我的定义仅仅是18%。

这就有趣了,了解下来两边都是正确的,只不过是定义不同。

42%定义的是从A页面离开网站的访问数/访问了A页面的访问数。这是GA的定义,也是广泛被接受的定义。

18%定义的确是从A页面离开网站的访问数/A页面的页面浏览量。这是AA的定义,Wikipedia也是这样定义的。

为了让读者听明白,我们举个栗子。

Exit Rate例1
Exit Rate例1

在上面的例子中一共有6个Session。其中与A页面相关的有5个。A页面的PageView为6,其中Landing Page的PageView为4。

  • Bounce Rate: 25% (1/4,4次LP,其中一次Bounce)
  • Exit Rate (PV): 50% (3/6,3次浏览A页面后Exit,A页面的总PV为6)
  • Exit Rate (SE): 60% (3/5,3次浏览A页面后Exit,访问A页面的Session为5)

我们看到50%和60%,一样是Exit Rate却结果不一样。产生这样结果的原因是多次访问A页面的Session。也就是说对于一些页面这个Gap会差的离谱,特别是列表页面,目录页面,首页这样的页面。我们再看一个例子。

Exit Rate例2
Exit Rate例2

这次我们多了Session 7、8、9。那么现在两种算法的Exit Rate各是多少呢?

  • Exit Rate (PV): 26% (5/19,5次浏览A页面后Exit,A页面的总PV为19)
  • Exit Rate (SE): 63% (5/8,5次浏览A页面后Exit,访问A页面的Session为8)

差距是不是更夸张了?如果你使用的是以Session来计算的Exit Rate可能得到非常夸张的结果。如果你认为A页面质量很差,跳出率很高那么在看了这9个Session的详细数据后你会发现这个结论值得商榷。

因此,如果我们要讨论Exit Rate来探讨页面质量,则必须先对一下Exit Rate的定义。笔者偏好使用GA的定义,即

% Exit is (number of exits) / (number of pageviews) for the page or set of pages. It indicates how often users exit from that page or set of pages when they view the page(s)

你可能也更习惯用AA的定义,即

The percentage of traffic to a page for whom that was the last page or piece of content

在研究Exit Rate的定义的过程中,笔者还发现除了以上这两种主流的定义之外,还有一些冷门的定义。比如:

Exit Rate is the percentage of visitors who left your website from a particular page, after having visited another page on your site.

也就是说,如果这个Exit是Bounce,那么就不会被算入Exit中,也不会被算入分母中。我们例子中的Session 4就不符合Exit。

那么如果我们仅仅要观测第一次A页面浏览的访问中的退出率是多少应该怎么做呢?我们把例2简化一下:

Exit Rate例3
Exit Rate例3

此时我们的两种Exit Rate的结果就统一了,为25% (2/8)。如果你觉得这样的“初见退出率”对你更有价值,那么为了获取数据你就必须添加额外代码来识别“初见”,然后通过发送虚拟的PageView来标识初见PageView。

这显然对我们来说太麻烦了,为了简化工作我们可以筛选仅访问了A页面一次的那些Session。在GA中,我们可以新建一个Segment。

  1. 在Advance的Conditions中,我们添加包含A页面访问的Session。
  2. 在Advance的Sequences中,我们排除掉访问两次以上A页面的Session。
添加GA的Segment只包含浏览过一次/home页面的访问
添加GA的Segment只包含浏览过一次/home页面的访问

以上就是就是本篇讨论的Exit Rate。如果你有疑问,欢迎通过极诣的微信公众账号留言讨论。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