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担心的和你期待的,马老师的AI营销观
由于最近时常被同事客户问到关于人工智能的相关问题,包括AI对客户体验的影响以及未来对整个营销行业的影响,于是谨以此文略作总结并给出马老师现时现刻对AI的看法。
被消费者塑造的AI最终会被营销者使用来影响消费者
这里我们要回答的问题是AI是如何影响营销的。AI影响消费者决策过程是通过内容来实现的。
- Forrester在2023年12月的一项针对美国民众的调研发现有29%的网民信任生成式AI给出的结果。
- 安永《未来消费者指数报告》中揭示了有32%的AI科技狂热爱好者会信任AI并且有41%的消费者为实验者部分信任AI并使用主流的AI产品。
- Gartner预测,由于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和其他虚拟代理的出现,到2026年搜索引擎量将下降 25%。
与其他历史上曾经颠覆过人类生产力和社会的科技不同,AI会创造一个不断发展的循环,从而深刻地改变消费者的行为。
生成式AI对营销行业的影响和其他行业不同
除了在效率上提升生产力,生成式AI还使营销者产生的内容质量和价值发生转变。
Oguz A. Acar在HBR中也提出Marketing AI能在四个方面产生机会,分别是Customization,Creativity,Connectivity和Cost of Cognition。
营销者使用AI一方面简化基础的营销工作,另一方面通过AI产生内容,这些内容或者被消费者吸收,或者再度用于AI训练再度通过输出影响消费者。
国内喜欢把生成式AI叫做AIGC虽然是很可笑的,只有中国这么叫,但是从生成式AI的产出物的角度讲还算是“以结果为导向”。

BCG认为生成式AI可以将3个月的营销工作转变为1至2小时的工作。这是未来极有可能发生的。马老师也曾经说过,要让优秀的客户体验落地,必须通过AI来实现。因为客户化是不够的,必须是个性化。
我们知道当前生成式AI是通过大量的语料基于特定模型训练而来的。也就是说AI实际上可以理解是我们消费者训练而来。
在一开始,我们训练AI的内容都是人类原创的内容,其中可能有一些抄袭,但总体来说依然是优质内容。但随着公共领域的内容由AI产生的比例增高,不可避免地会大量产生AI的output直接成为input的情况。
作为起源的消费者产生的原创内容比例的减少会让内容所包含的价值受到负面影响,这会影响消费者产生内容的积极性,由此产生恶性循环。
如果我们的营销预算一再下降,那么我们将要面对的便可能是这样糟糕的局面。
但是AI并不会代替营销人,因为我们会从匠人进化为艺术家
马老师被问了不止一次,AI真的会代替营销人吗?同时,也有许多人担心是否自己的工作很快就会被AI取代,特别是还没有进入管理层的基层营销者。
对此,马老师首先要说这个定律:只要AI能替代的工作,就一定会被AI替代。
不可否认的是有许多工作会被AI代替,正如机器替代了简单的劳动力。那么爱马仕的工匠为什么没有被机器代替呢?因为爱马仕的包已经跳出了箱包类目而跨入了奢侈品类目,他们从Artisans变成了Artists。
那你现在从事的工作是否有这样的条件呢?是不是满足条件的都成了非物质遗产了呢?马老师认为绝大多数的营销工作都有非常大的空间让你成为Artists,但能有余地为你提供空间发展发挥的工作依然有限,你可以被KPI压得996,抑或是被甲方“业余指挥专业”到崩溃。
面对这种满负荷的状态,除了离开这份工作还有一个办法。让AI替代自己工作,让更好的AI替代自己工作,让AI更好地替代自己工作。
这就是我们进化的逻辑,不是吗?
钻石和人工钻石
你或许知道钻石神话的破灭,它本质就是碳12。就好像你初中化学课学过的那样,这个世界是碳基世界。所以当人工钻石出现的时候,天然钻石的价值瞬间就失去了基础。你想要什么4C,人工钻石都可以定制。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得不到的。
你的工作产出和AI的工作产出如果是identical的,被替代就不可避免了。所以就像上文马老师说的,你必须让自己成为艺术家。
未来,非 AI 产物将会和今天的手作品,艺术品,美术品一样具有独特价值,好比我们刻个章,机雕和手工雕的价钱就不一样。但是,这依然需要消费者的认知来支撑。
AI的演化中会产生更多职位,这会在新旧更替中进行
那么是不是AI总体来说会减少工作岗位呢造成大量营销者失业呢?我看未必,比如说我们常见的送外卖,如果不是因为有AI和互联网提供各种算法、条件的计算,运费成本很难想象会如此之低。正因为有了AI,其实更得益于AI大数据的计算,这才创造了如此多的外卖骑手的工作岗位。
同样的,新的科技创造了许许多多的专车司机。因此如果我们说科技的进步,它会使更多的人失业,这个说法其实是非常经不起推敲的。当然,任何一种新出现的科技都会使一部分的职业消亡,比如自动驾驶或许在未来十年又让这些专车司机失业。但是马老师要说的是,在使一部分职业被淘汰的同时,总会有更多的职业由新兴的科技而产生。
我们没有见到大家去怨恨路边的自动贩卖机,它们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没有自动贩卖机并不会多出更多的便利店或者让便利店杂货店的生意更好,最大的可能就是我们会放弃进行消费的决策。
AI让我们少花了冤枉钱,所以我们掏钱的时候更确定也更安心,这才是AI赋予消费的动能。
广义上讲,AI让每个人都能成为优秀的营销者
这个时代的人工智能让我们很多人有了更多的公平。
比如说,如果你长得不是很符合大众审美,声音也不是很让人印象深刻,你依然可以用人工智能进行滤镜的修饰,甚至换声这样的你依然可以进行网络主播,从事网络主播这个职业。
如果你有很好的见解,或者你能够整活,不必再因为长得很寒酸而自卑,而失去表现这一才能的方式和途径。这些从业者是更广义上的营销人,他们通过创意为传播品牌信息。
另一种公平体现在教育上,目前的教学评价体系因为生成式AI受到了极大挑战。文科也好、工科也好、理科也好,凡是着眼于解决问题的测试生成式AI都将逐步碾压人类。花一个学期做透基本“吉米多维奇”变得毫无意义,同样花几个星期来查找资料写论文在Kimi面前也很可笑。
但是这些都让门槛降低了,包括成为一个优秀的营销者。现在,你可以用关键字和描述直接生成概念图或几十秒的预览视频,这会更好地表达你的想法,帮助你审视自己的观点。
把“更快的马”交给AI,“造车”去吧。
对通用AI进行影响将会是营销的新课题
马老师最近在研究什么呢?一个Vanity Project。
马老师最近在研究如何去影响生成式AI的输出反馈。大家知道随着我们生成式AI的消费者在未来会更多的被生成所影响,他们的购买决策和购买体验都会极大的依赖于生成式AI。在本文的第一部分也提供了一些数据。
你也许也听过一个叫平替网的网站,这在消费降级的环境下给消费者提供了许多想法和“欢乐”。比如瑞幸>库迪>雀巢>蜜雪冰城>立顿茶包

这种情况下,如何让生成式AI正确的、正面的反馈你的产品、你的品牌、你的服务就成了关键。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课题。
在过去我们研究SEO搜索引擎优化师,目的是为了让你的产品、你的品牌、你的苦出现在搜索结果中,能检索者知道你这个品牌,你这个服务的存在,甚至能够比竞争对手更优先的排在前面。
我们其实并不知道搜索引擎排名的具体的相反和排名因素,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黑盒子,生成是AI的结果,优化其实就是搜索引擎优化的延伸和发展。
你可能要说了,现在谁还用搜索引擎来检索信息,其实还是有非常多的消费者在用各种搜索引擎检索信息的。你用的文心也好Kimi也好,背后也有一个搜索引擎,这才能保证结果的实时性。不同的是 AI 反馈的推荐的数量比搜索引擎要局限得多。这也给我们形成了一些挑战。
关于这个话题,感兴趣的可以谷歌Generative AI optimization相关的话题。
以上就是马老师对AI和营销的认识,你怎么看呢?